感謝

感謝台中 張永瑞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多一點熱心 哪怕窮熱心」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陳繼芸、李孟蓉、廖于欣、李效慈、蔡汶靜、林珈羽、辛丞鈞、陳自泓、林協霆、李效慈 協助 責任編輯:蔡汶靜 核稿編輯:林立麗

陽明大學 生命科學系 胡翔崴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誰說讀了生科,未來一定「科科」?

「讀了生科,未來科科」是不少人對生命科學系的刻板印象,意指讀生命科學系在台灣沒有未來,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畢業於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現就讀於台大生醫電資所)的胡翔崴將在本講座中除了破除社會對生命科學系的迷思,更分享了一個絕妙的利器——整合多元專長。成為跨領域人才,能讓現在或未來想就讀生命科學系的你,搭上當前生醫產業發展的風潮,躍升生醫產業的明日之星。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到底學什麼?

廣義而言,只要是和生物的生命機制有關的研究,如動植物、基因、病理學等,都是生命科學探討的範圍。由於陽明大學在基因技術的方面資源豐富,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著重於基因、發育的領域,例如人體基因、腦神經、癌症、胚胎的研究等等,在動物、植物的生命機制相對較少。大學期間,令翔崴印象深刻的兩門課分別是「有機化學」得知化學合成、製藥的原理和方法;「生物化學」則是學習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例如光合作用的複雜過程,這門扎實的課程讓翔崴對生物體的認識更加深入。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重視學術研究,學生必須要養成問「為什麼」的習慣,例如為什麼光合作用會發生?光合作用的過程怎麼進行?再去做實驗驗證假設,也因此在實驗研究的訓練上相當紮實。「書報討論」是大三、大四非常重要的課程,也就是培養閱讀論文的能力。翔崴提到,無論是未來擔任業務推廣生醫產品,或是從事學術研究、法規的制定,都需要能夠閱讀論文、在短時間內消化論文背後的邏輯並有效地做簡報和討論。翔崴回想大三剛開始讀論文時相當痛苦,但到了研究所後,讀論文有如讀故事書,能快速掌握各方面的知識,故他覺得書報討論的訓練對未來是相當有幫助的。

成為跨領域的介面型人才

許多生科系學生畢業即轉行,人們認為生科系沒有出路;然而,近幾年來,無論是三星投資20億到醫學工程領域、台灣生策會和鑽石投資基金挺生醫等事件的發生,都讓翔崴相信「全球瘋生醫」的浪潮正在襲來。未來十億老年人口的出現,以及個人化醫療的趨勢都將帶動生醫產業的發展,具備生科背景的學生其實是相當有優勢的。

翔崴分析,目前生科畢業看似找不到工作,是因為沒有結合其他領域的緣故。他認為,生醫產業入行門檻高,具有生科背景的學生倘若能培養商管、法律、工程研發等其他專長,擁有的機會將多不勝數。翔崴以自身經驗為例,大一選修各方面課程後,了解到自己適合研發領域,於是雙主修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希望藉由生命科學的背景知識,結合工程開發的能力,未來能改善現行的生醫產品、做產品的創新研發,進而改善現行治療。此外,他更善用陽明大學與政大科技管理系的合作,修習商管、智慧財產或專利相關課程,也在過程中認識不同領域背景的同學、相互交流,為日後創業之路做準備。翔崴相信,未來產業需要的是跨領域的介面型人才,透過整合多種專長,成為不被執照綁住、遊走各種產業的生醫人。

在實踐中學習交流與領導

有志於創業、期許在未來發揮影響力的翔崴,也在大學期間參與系學會,累積組織營運和領導的經驗。在擔任系學會會長和學術部的參與上,他了解如何領導他人、建立信任;也曾任學生代表,了解陽明大學校內學生自治問題。此外,翔崴也到北京大學交流,見識到當地超大型醫院、與中國頂尖的生醫背景學生交流,了解到對岸在產業發展上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相當積極的在提升生醫產業的實力,對翔崴的視野產生了相當大的衝擊,更確立自己想促進台灣生醫產業發展的志向。

勇於嘗試、累積跨領域知能  你就是明日之星

陽明大學是醫學型大學,相對於台大等其他綜合型大學來說,系所較少、也偏向同一領域,翔崴認為,優點在於專業上的訓練相當紮實,但若要成為跨領域人才,則必須努力向校外尋求資源。陽明提供的台聯大系統、交大、政大等多校合作,可滿足學生跨領域探索的需求。翔崴相信,未來是跨領域人才的時代,勉勵學弟妹懷抱著開闊的心胸,在大學期間多元探索自己的方向;具備生科背景、兼具其他專長,懷抱著開闊的心胸與多方交流,未來必能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舞台。

【推薦觀看】生科生醫科系比較:生科系 vs 生醫系 vs 醫科系 vs 生物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