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衝刺 /學測申請 /108課綱 /校系迷思 /志願選填 /大學生必修 /求職準備 /高職升學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Photo Credit:https://reurl.cc/xZWyD1

臺科大教授談甄選——升學之際,先想清楚自己的目的為何

「如果升學是一場競賽,你要先分清楚,你要了解的是比賽的目的?還是只想了解比賽規則?」
2017-05-28

這是台科大機械系王朝正教授過去至校園演講時,對著底下眾多師生,最當頭棒喝的開場白。

據教授多年在教育現場的觀察,他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都只力拚升學率,鼓勵學生靠著多元入學管道擠進自己「有勝算」的科系,這無疑是操弄比賽規則來謀取利益,而忽略了對學生最根本、最重要的議題──我為什麼要唸大學?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你想讀的科系到底是習慣?還是真心喜歡?是因為成績?還是覺得讀這個比較踏實安心?很多人是因為習慣,覺得對這個領域很熟悉,做起來特別的快。可是你 15 歲選這個,退休 65 歲,這 50 年都要忙這個,你甘願嗎?如果這不是你喜歡的,你甘願嗎?」

「現在很多人進入大學之後才發現這不是自己要的,這尤其是高職會比高中更嚴重,因為高職的分點是從 15 歲開始,那時候什麼都不懂,可能是聽家長、還是誰講的,但那都不是他的菜。」令王教授感嘆的是臺灣學生從小到大的生活都被讀書考試所填滿,缺乏適性探索的空間,什麼酸甜苦辣鹹都沒嚐過,當然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所以每當遇到升學的關頭時,往往是依循長輩的想法、成績高低就草草做了決定。

了解自己想要什麼,遠比一味升學重要

「你看臺灣過去的發展,從無到有是因為製造業,所以一直被製造業的習慣所綁住,想著拿到訂單之後,要怎麼快速地把它完成。遊戲規則就是這些,不在遊戲規則的就不去管,所以你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得到最大的利潤。臺灣一直以來都是在了解比賽規則,而不是去想--我今天的目的是什麼?我要如何從目的中得到更多的價值?」

我們口口聲聲說著教育要「適性揚才」,實際教學方針卻固守製造業底下「一個模子」的標準化思維,用單一的方式去評斷學生的表現,這哪裡尊重了每個人的獨特性?又如何讓孩子的天賦發光?「現在的高職教育就像在訓練技術員,技術員的訓練是乖乖聽我講什麼,就做什麼,我叫你調到一,你不要調到二,他們前三年的過程是這個樣子,但經過大學四年後,整個社會對你的要求不只是這樣,你要想辦法把產品做得更好,並避免其中可能的風險,你必須主動把自己的想法放到裡面,去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它!(推薦閱讀:不是人文科系無用,可怕的是臺灣還停留在製造業思維——專訪小日子創辦人黃威融

從高職到大學最大的差別正在這裡──你不能夠再說:『你要我做什麼,我再去做什麼』,這種被動的情況在排名前面的科大是最嚴重的,因為在高職是越聽話的,成績越高嘛!而高分都進到這裡,所以學生才會都這麼乖(被動)。」 

試論大學教育的意義:培養能因應世代潮流的人才

學生一離開校園,馬上面對的是職場的考驗,而在未來的社會裡,學生不只是跟同儕競爭,還有全世界的年輕人、甚至是具有自我學習能力的機器人,故王教授認為培養學生一身的知識技術是不足的,更重要的是養成其持續精進自我的動力:「如果你想學的還是『我教你什麼,你就學什麼』,我說我寧可去教機器,因為我教過一次,就不用再講第二次了。」

王教授笑談在歐美大學,他們強調「全人教育」,希望學生能透過四年的探索,真正地認識自己,他們不是就業導向,因為產業環境永遠是變動的,特別是在數位應用、機器人等新技術興起的現代,連美國勞動部研究報告《未來工作——21 世紀工作的趨勢與挑戰》也指出目前學生畢業後將從事的工作有 65% 如今都還不存在。

「臺灣還是習慣開出很多必修課,就像工廠接到訂單,按照訂單做事情。業界老闆跟教育單位講說我需要你培養出怎麼樣的學生,他基本上就是開出一張訂單,教育部就跟著說要學以致用、減少學用落差啊,希望學校能做出一台又一台的機器,符合企業的需求,這個問題在技職裡又特別嚴重。」

王教授覺得面對社會的瞬息萬變,不該再用研究、實務去區分大學體系,因為兩者對於學生的學習是互補的,沒有理論基礎,如何去改善應用端?沒有操作經驗,又怎麼知道自己所學知識到底有何用途?所以大學真正面臨的挑戰是──找出自己差異化的價值。(推薦閱讀:劉安婷:大學是讓你認識自己、發展自己的階段

「大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培養與時俱進的人才,那社會的需求是多元的,你一直硬是把普大、科大切開來的話,普通大學就不能做技職訓練,而像我們(科大)在教一些基礎課程,別人也會覺得很奇怪,但從來沒有人質疑普通大學去教應用課程很奇怪。其實同學從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以後是沒有分的,所以我們的教育就是讓學生發揮他的潛能嘛!我們講白了,是每間學校要培養自己的特色,像台科大是走應用科技為主的環境,而像逢甲大學就以人機溝通聞名,學校要有自己的特色,讓同學來選。」

Be Ambitious 把眼光放遠,把自己找回來!

台灣學生長期受限於升學主義所荼毒,在迷迷糊糊升上大學後,往往感到不適應,而王教授的想法是:

「你們已經很努力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希望到了大學能把自己的眼光放得更遠更大,忘掉一切,把自己找回來,讓自己發光。」

他勉勵學生要「盡心、盡力、盡興」,學生是有犯錯的權利,對於任何想嘗試的事情,只要不是傷天害理的,不妨試著用自己的方法去做最好的規劃,盡力去做,失敗的話,下次再改進就好,他相信只要能從跌倒中學到經驗的話,那失敗不會對自己以後產生什麼負面影響,甚至能成為以後同學會上很好的話題呢。(推薦閱讀-台科大王朝正教授:做備審不是要你無中生有,而是把你的經歷合理呈現!

受訪者簡介

Chaur-Jeng Wang 王朝正,畢業於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現為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兼任學務長。研究領域為高溫腐蝕、表面處理。任教課程工程材料、相變化、物理冶金、冶金熱力學、高溫腐蝕、腐蝕與腐蝕防制、 材料試驗、高等物理冶金、熱處理學與金相學。

作者 林立麗

IOH 編輯團隊一員,畢業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經濟學系,在學期間產生對社會學、傳播學、行銷與設計等領域學問的熱情,曾擔任台大農推會農業多媒體訓練課程教學助理、UDN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大場講者,期盼能以自己最喜愛的文字為社會作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