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衝刺 /學測申請 /108課綱 /校系迷思 /志願選填 /大學生必修 /求職準備 /高職升學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Photo by Water Journal

設計作品集怎麼準備?實踐工設學長:比起畫技,展現原創性更重要

作品集與術科考試是申請設計科系必經的關卡,不論過去有無美術底子的同學都常為此傷透腦筋,甚至不惜去畫室惡補一番,然而短時間拼湊出來的作品集真的是面試委員想看到的嗎?只要展現出高超的畫技,鐵定能在術科中拿下高分嗎?
2017-02-07

透過本文,你將掌握申請設計科系的秘訣:

1. 在作品集與術科中,老師真正想看到的是能代表「你」的特色作品,表現法只是其次

2. 不同老師出的術科方向都不太一樣,所以平日多留心時事,緊要關頭才不會沒戲唱

3. 面試中的自我介紹不是讓你瞎聊,展現個人特質與企圖心,引發老師詢問

4. 在面試中「選系動機」乃必考題,事前調查好校系特色才不會搞錯方向

為此,IOH 特別專訪了目前就讀於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二年級的甘懷安同學,懷安畢業自桃園高中普通班,和大多數的高中生相同,在申請大學之前,不曾累積任何設計作品,更沒有美術基礎。

「我當初也不太確定自己適不適合念設計,但我會想要去挑戰看看。因為畢竟那是我第一次自己有件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為了長輩或社會的期待去選一個怎麼樣的科系,所以你思考過,你真的想要嘗試看看,我覺得就嘗試,沒有關係。」

全憑著「試試看」的心態,懷安一考完學測,便在表姊的推薦下,來到畫室練習素描,同時準備用來申請實踐工設大同工設與輔大織品系服設組的作品集,然而如今回首這段時光,懷安覺得去不去畫室練習其實沒有一定。 

你應該先思考:自己的作品集到底想講什麼故事?

以實踐工設系為例,老師較看重學生的創意表現與個人風格,他們並沒有那麼喜歡從小學畫的學生,因為從小學畫的人反倒容易受制式的框架所限制。(推薦講座-設計系不是做藝術,0 基礎的我如何成為畢展負責人?

「作品集其實不一定要畫圖畫得多厲害,把『你為什麼要唸設計的理由』好好地呈現出來就可以了。」

也有不少高中生會疑惑:「如果作品數量少,多放一些課外活動經歷會有幫助嗎?若是有立體的作品是不是更能吸引老師的注意?」懷安認為這些當然有加分,不過更關鍵的是如何透過作品傳達自己對事物的熱愛。他提到班上某位同學因為從小喜歡鋼彈,而將鋼彈模型放入作品集中,還帶著模型來面試,引起面試委員的熱烈詢問。(推薦講座-作品集排版也很重要!逢甲建築林瑀婕:沒學過畫畫的我是這樣申請上建築系!

術科的關鍵:在有限的時間,達到自己的最好

「我覺得不用過於擔心美術基礎,因為老師想看到的是原創性,所以你只要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就可以了。會不會畫圖的差別只在於你擁有多少可以呈現想法的技巧而已。」

雖然實踐工設系歷屆術科考題方向變化頗大,懷安建議還是先上網練習考古題,至少能熟悉大致的考試形式。至於畫功不好的人考術科真的很吃虧嗎?他認為會一些技法是加分,畢竟會的工具越多,越容易傳達想法給老師,但他也提及班上有位同學是帶著彩色筆考術科,結果同樣是正取,可見內容和想法還是比較重要,而且在畫圖之外,也可以運用文字圖說進一步解釋自己的創作。

1. 請寫出你尊敬的設計師,試說明你尊敬他的原因,並畫出其兩項經典作品。若你成為這名設計師的創意總監,並有機會主導一設計案,請詳繪產品從概念發想到製造的過程,並用文字輔助說明。

2. 2016 台北設計之都,將有來自全球的設計師來台北參與盛會,你認為台北還有哪些公共建設需要加強或改進的?請具體繪製出來,亦以文字說明之。

(摘自 2015 年實踐工設創意設計考題)

一談到自己當年的術科考題,懷安笑說是實踐工設系近年來「正常到很奇特」的題目,雖然每年出題風格迥異,但多少與社會議題有關(如題中的台北設計之都),是故他提醒同學要多留心時事、閱讀設計相關的書籍,藉此不僅培養自己評論設計好壞的能力,同樣能化為個人創作的養分,這些平日的積累一當受到外來的刺激時,便可以激盪出具有原創性的設計。 

面試前先問自己:你希望老師怎麼認識你?

「敢講當然好,但不能講得沒有重點,總要有個主軸在──你想表達的事情是什麼?當然要有自信,別表現得不敢講的樣子。」

實踐工設面試是在術科考試中個別叫同學到教室進行面試,懷安建議在一開始作自我介紹時,最好能強調個人的興趣去引發老師提問,盡量有自信地表達自己就好了。

也因為歷經實踐、大同、輔大的面試後,懷安發現像是「你為什麼想讀 XX 系?」、「如果你同時申請上這兩間學校的 XX 系,你會選哪一個?為什麼?」這類的題目是面試委員經常提出的,所以事前做足對校系的調查也很重要。同理,作品集內容也能依校系特色稍作調整(例如自傳)。(推薦文章-大學備審總整理,讓教授立馬記住你!

那些讀設計系之前,你該知道的事-追求程度而非成績

「在台灣,我們從小被教育『老師講什麼,你就吸收什麼』,可是讀設計系之後,你要自己去思考很多事情,不管是對作品或是如何管理時間。」

很多高中生都對工設系懷抱憧憬,滿心期待當成為大學新鮮人的那一刻起,便能馬上設計產品,不過以實踐工設系為例,大一課程是以設計思考的邏輯來訓練同學創作,例如首項挑戰「垂直與水平」,是訓練學生如何精準無誤地割直線,為期一個月都是在用紙去製作各種尺寸的方塊,這常引起過學生的抱怨:這些方塊沒有任何實質用處,我根本是浪費材料錢,卻又割不好。(推薦講座-唸設計不是讓你來玩的!實踐工設新鮮人必經的三大試煉

「它是訓練我們對作品的要求,到底什麼叫『作品』?什麼叫『作業』?在高中美術課,我們會覺得做到一個程度,就算是作品,就好了,但其實對自己的要求不該只是這樣子。」懷安說這些乍看無用的白工不僅是訓練手工與美感,更是磨出設計人的嚴謹。

歷經過大一課程的洗禮後,他也開始對設計有了不同於高中時的見解:

「設計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沒有所謂 100 分、最好的設計,設計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我們上課的方式就是跟老師討論,老師不會教你什麼,因為做設計沒有絕對的方法,老師只是提供經驗而已,你要自己判斷怎麼樣才是比較好的。」

他談到系上老師確實很嚴厲,在評作品時完全不留情面,雖然是培養學生的抗壓性,但也有人不太能適應這樣的教學模式,所以他提醒懷抱設計夢的高中學子都務必仔細思考自己真的喜歡設計嗎?

「你進來讀工設,就算發現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樣,並不代表你不適合做設計。就算最後,你發現這不是你想要的,你還可以轉系或轉學,我覺得年輕就是要不斷嘗試,直到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這才是最重要的。」

讀設計,或許會很累,但你至少不用再重複老師的答案,而是盡情地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推薦閱讀—設計系學姐帶你搞定備審!作品集範例、印刷、面試技巧全面剖析

(同場加映-相似科系比較:工設系 vs 媒設系 vs 設計系 vs 美術系,聽聽學長姐比較科系所學差異,怎樣特質的人比較適合念呢?

受訪者簡介

Peter Kan 甘懷安,畢業於桃園高中,現為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二年級的學生,目前主修科目為產品設計,曾在大一期末展覽擔任總召與場佈組長等職位。作品曾於 2016 年參加廈門文博會展出。除了對於產品設計抱有熱情與憧憬外,平時也喜愛閱讀服裝與平面相關設計。期許自己未來在設計領域有更多的突破與學習。

作者 林立麗

IOH 編輯團隊一員,畢業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經濟學系,在學期間產生對社會學、傳播學、行銷與設計等領域學問的熱情,曾擔任台大農推會農業多媒體訓練課程教學助理、UDN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大場講者,期盼能以自己最喜愛的文字為社會作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