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必修 /108課綱 /求職準備 /考試衝刺 /學測申請 /校系迷思 /志願選填 /高職升學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Photo Credits: 劉仲軒

台大教授談面試:同學,請讓我看到你有在思考

大部分口試同學給我的故事都是一模一樣的。
2016-03-30

「不然你 google 一下履歷和面試,大家都寫什麼? 我自小成長在民主的家庭,然後國高中很快樂,參加了什麼活動,學習很用功,成績都很不錯,立定了目標,就一定會去做,每一個人其實都一樣,這也不能怪他們,因為我們的教育就是長這個樣子。」

推甄的原意理應是讓高中學子都能依其興趣所長申請自己喜愛、適合的系所,然而繁重的課業壓力之下,光是應付大小考試就教人措手不及,又談何生涯探索?既然接觸的不多也不廣,哪裡知道自己喜歡或不喜歡什麼?於是坊間流傳著千篇一律的備審範本、萬年面試話術,面對申請者幾近無差異的成績與書面資料,教授們又是如何選材?

台大經濟系主任林明仁教授認為:「第一個你要脫穎而出(stand out),你拿出來說服別人的證據是要可信的(credible) ,不是假的(non-credible),在經濟學就是 cheap talk,譬如說『我好愛你』,這誰都會講,拿出誠意來,我們要看到你的誠意是什麼。」

因為你資源有限,所以到底要溝通什麼?

「面試,講難聽一點,是在兜售自己,尋找好的、適合你的買主。」

「二階是要凸顯你各種能力的時候,而你有這麼多不同的能力,你要凸顯哪一個?當然是凸顯和這個系可以 match 的。」林教授舉課外經驗說明,經歷可分為與學科相關、無關的,若想強調個人在學科活動的表現,應先思考自己對該學科主題的認識程度,才不會在教授深入詢問之下自曝其短。

「我記得有一年,有位同學說他推導了一個非常複雜的統計公式,還有一本論文,而剛好我和其他面試委員都是做這個的,當下覺得太神了,拿來一看,越翻越覺得這是假的,是他爸幫忙寫的,一看就知道不是很合邏輯(coherent),不知道是拿哪裡的東拼西湊,我們再稍微問他一下,就整個答不上來了。」(推薦閱讀-台大李茂生教授:你備審裡胡扯越大,面試中盲點越多!

 

跟學科無關的經驗,可以講嗎?

「譬如你是橄欖球隊,雖然很瘦弱,但還是去參賽、把事情做好,這某種程度展現你做人處事的能力,我覺得這種活動就有幫助,但是若是像參加美西大學遊學團,到 John Harvard 雕像的腳摸一摸、到學校照相,這感覺你就是去玩、拍幾張照片給我看,根本沒有 information」

林教授認為跟科系無關的經歷若是能展現 EQ、人際溝通能力,在面試裡多少有一點加分作用,「但各系的要求可能都不太一樣,譬如說管理學院對這樣的能力會很重視,在經濟系,相對而言可能就沒有那麼重要,這是你自己需要去調整的,對活動本身,你一定要去想:『當我的目標聽眾(target audience)看到這些活動時,他們的反應是什麼?』」(推薦閱讀-北醫教授談備審面試:我想了解的是你,而非那些五花八門的活動經歷

  

別滿足於世界給你的解答,也不輕易妄下自己的結論

「把面試想成你在這五到七分鐘,有三個老師不得不好好聽你在講什麼,這其實是滿難得的經驗,他們真的會有興趣知道你在想些什麼,給他一個有意義的對話,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當我們無法從備審中找到具有鑑別度的資訊,就會開始問一些機智問答、時事題來看同學對社會的觀察力,去看同學推論出一件事情時是根據什麼樣的假設」,林教授提及邏輯推理的重要性:「譬如大眾覺得立法管制就能讓事情變好,從這邊你開始回答,可能不是這樣子,因為人不是像棋子一般被你下來下去,他會預期結果改變,而有不同的反應對策,你能把這些東西都考慮進去,就會讓人非常印象深刻。」

此外,或許某些同學會覺得要在學術知識上比自己超出一大截的教授面前陳述個人推理,豈不像是班門弄斧?但林教授表示其實老師們在問答中,除了希望了解申請者是如何釐清議題的脈絡,也很期待聽到同學不一樣的見解。(推薦閱讀-台大王業立教授談面試:我要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你的觀點!

 

>> 高醫藥學系鄭芷薇:想辦法抓住面試的話語權!才能讓教授了解你(可從 PART 3 10:14 開始看起)

>> 成大經濟系陳冠維:「展現特色,但也不失真誠」才是面試最上策!(可從 PART 3 30:10 開始看起)

 

推甄,適合你嗎?

「不要三心兩意,真的該考指考,就去考指考,你的決斷力就是在這裡顯示出來。」

「你今天要去推甄,最好有八成把握是這些學校應該會上至少一間,這間上了,我就去念。」林教授認為如果同學只是抱持從眾心態、甚至是對各系根本不了解的情況下,就臨時抱佛腳投入推甄,最後未必能有滿意的結果:「人生很多時候,你會覺得我可以這樣、又可以怎樣,好像有很多選擇,但在某一些時刻,你沒有做一些決斷的話,你到時候會兩個都沒有。」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你要理解你原本的讀書經驗拿到大學來的時候,非常有可能都不適用了。」

「雖然你今天考上台大,但你知道自己是那種會跟著老師進度複習的學生,那你最好要開始想:『當沒有老師抓著你複習的時候,你要怎麼辦?』」由於高中、大學教育方式截然不同,林教授建議學子務必調整學習心態,懂得為自己負責,在鑽研系上學問之餘,也能培養外語、團隊合作、邏輯推理與寫程式各種能力,從中更了解自己的特質與所長。

「當高中畢業的時候,你已經累積了一些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你應該是在十八歲的時候,會有一些 idea,但是真的已經很強烈知道我想做什麼的,這種人其實很少,但大部分應該都會有一些傾向,那在大學裡,本來就是協助你更去確認(confirm),或者是否定(deny)這些想法,例如我高中以前這樣覺得,進大學後才完全改觀。持續對能力的探索本來就該是大學教育的使命。」(推薦閱讀—台大財金系教授:教育是一件你應該獨立完成的事

>>>「填志願思考單」免費下載中!帶你從 5 權重、4 步驟、3 檢視點找到適合科系!

受訪者簡介

Ming-Jen Lin 林明仁現任台灣大學經濟學系主任(2016 年 2 月 - 迄今)、社會科學院經濟統計資料中心主任(2015 年 - 迄今),台灣大學經濟學系畢業,於 2002 年取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應用個體經濟學(勞動、法律、健康),其開設的「經濟學原理」台大開放式課程之一,個人網頁請點此。  

作者 林立麗

IOH 編輯團隊一員,畢業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經濟學系,在學期間產生對社會學、傳播學、行銷與設計等領域學問的熱情,曾擔任台大農推會農業多媒體訓練課程教學助理、UDN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大場講者,期盼能以自己最喜愛的文字為社會作出奉獻。